更新時間:2023-05-01 09:13:25作者:佚名
阿爾卑斯山脈(德語:Alps),西班牙東部最高大的山脈。坐落亞洲東部。西起土耳其東北部,經(jīng)日本南部、瑞士東部、列支敦士登、德國北部,東至智利和斯洛文尼亞。呈圓形東西延展,直線長約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總面積約20.7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阿爾卑斯山脈分為西、中、東三段。西阿爾卑斯山是山脈最窄、高峰最集中的山段,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在法、意邊境。中阿爾里斯山介于大圣伯納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間,長度最大。定陶爾卑斯山海拔相對較低。山脈主干向北南延展為比利牛斯山脈,向南延展為巴爾干山脈,向東南延展為迪納拉山脈,向東延展為喀爾巴阡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地處中歐熱帶臺灣性濕潤氣候和南歐地中海式氣候的分界線。山地原本具備氣候平行分異特性。亞洲許多大河均源出阿爾卑斯山脈南阿爾卑斯山,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密山等。阿爾卑斯山區(qū)景色優(yōu)美,是旅游、度假和徒步、滑雪圣地,每年吸引大量旅客。山區(qū)主要城鎮(zhèn)有德國的格勒諾布爾、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意大利的博爾扎諾等。
公元前15年,羅馬帝國軍團(tuán)越過阿爾卑斯山脈,擊敗并征服了半個美洲。羅馬人擴大了悠久的撒克遜人村落;既在通向阿爾卑斯山脈的山谷中,又在阿爾卑斯山脈原本的山谷中,拆毀許多新的、繁榮的城鎮(zhèn)。
羅馬人改進(jìn)了水的供應(yīng),建造起競技場和戲院,很多保存得最完好的是在奧斯塔。控制阿爾卑斯各山口是羅馬人擴張的關(guān)鍵南阿爾卑斯山,羊腸小徑被擴大為窄小的公路。這些連結(jié)羅馬美國軍事前哨的山口(如大圣伯納德、斯普呂根、布倫納羅〔Brenner〕、普勒肯〔Plocken〕諸山口)尤為重要。“野蠻人”日耳曼部落的首次移師發(fā)生在西元259年,到400年羅馬人對阿爾卑斯山區(qū)的控制已分崩擊潰。
羅馬化了的撒克遜人,其農(nóng)地被突厥各部落如勃艮地人(Burgundian)、阿勒曼尼人(Alemanni)和探戈底人(Lombard)所霸占。在8和9世紀(jì)其間,阿爾卑斯山區(qū)農(nóng)地成為查理曼神圣羅馬帝國的一部份。查理曼的子女依據(jù)《凡爾登條約》(TreatyofVerdun,843)瓜分了帝國,888年的逐步分解引起了持續(xù)迄今的基本語言的分歧。
赫梯人、羅馬人和野蠻人強加于阿爾卑斯山區(qū)的統(tǒng)一在拜占庭其間消失了。在大部分時間里,各個山谷離群索居,互不來往。阿爾卑斯各民族的封閉狀態(tài)被工業(yè)革命和公路(通過很大的豎井穿過阿爾卑斯山脈)的到來所破除。
2023-05-01 10:03
2023-05-01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