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05 08:07:12作者:佚名
青島的城市規劃是“三灣三城”,其中一“灣”就是鰲山灣。這一“灣”的岸邊,就是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
2011年1月,國家以國函2011年1號文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龍頭在青島,青島藍色經濟的龍頭在藍色硅谷。
2012年1月31日,青島市成立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管理委員會;2012年2月17日,青島市政府發布了《青島藍色硅谷發展規劃》,規劃了總體布局。自此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包括即墨區鰲山衛、溫泉兩街道陸域和海域全部,規劃陸域總面積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25平方公里。
藍色硅谷核心區的面積比市南+市北+李滄區(共194平方公里)還要大;鰲山灣也足夠大,風景也是很美麗。這為藍色硅谷核心區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藍色硅谷核心區的起點很高,現在發展到什么樣了呢?
現在發展像點城市樣子的只有位于藍色硅谷核心區南部沿海16.21平方公里的區域,也即藍色硅谷核心區的啟動區。
產業方面,目前有所成就的只有港中旅度假城,以及一些涉溫泉項目,基本以休閑旅游為主。
高校方面,當初規劃的不少,已經落地的只有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天津大學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國家深海基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等幾個海洋科研和教育機構。
當初青島市對藍色硅谷支持力度還是很大的,地鐵11號線已經開通,完全是為了藍色硅谷定制的一條超長線路。
要說藍色硅谷還有什么別的可以說道的,那就是房產了。在樓市最火爆時,藍色硅谷的房價達到了2萬元單價,以此建成了大片的樓盤,吸引了眾多的購房者,如今房價已然落下去了,入住率也不高。
經常有朋友問我對藍谷樓市的看法,說實話我是不看好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藍谷是一個“孤島”。
下圖是藍谷周邊的地圖。
藍谷的周邊充分展示了青島的丘陵地形,周邊雖然沒有大的山脈,但是也毫無平坦可言。
藍谷與青島市區之間是廣袤的嶗山山脈,與青島市區的聯系只有兩個方法,一是走海路,這在公路鐵路高度發達的現代是不現實的;二是沿圖中向下的箭頭,現在連接藍谷和青島市區的濱海公路和地鐵11號線,都是走得這一條路。
夾在群山之中的這一條連接藍谷和青島市區的路太長了,這就注定了藍谷接受不到青島市區的輻射青島夜游三灣,就連作為青島市區的“睡城”都不合格。
藍谷往西是即墨市區,二者之間仍是丘陵遍地,只有王沙大道、503省道、鶴山東路等幾個主干道相連,即墨市區因著這個原因也輻射不了藍谷。另一方面,即墨市區的經濟格局也與藍谷的海洋經濟相差太大,走的不是一個路子。
藍谷往北,是海陽市,那邊的樓盤還在打著藍谷的旗號,與藍谷都有不少的差距。
因此,藍谷無論是地理上,還是經濟上,都是一個“孤島”。
二是藍谷只是青島的新區之一。
以青島的經濟實力,只支持藍谷一個新區,那么藍谷發展起來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青島有藍谷、高新區、上合示范區、軌道示范區、自貿區、軍民融合區等等新區,青島雖然是“三灣三城”的規劃,但膠州灣無疑是唯一的中心,“三城”也是圍繞膠州灣一圈的。
在上合示范區、自貿區“洶涌”而來,膠州灣合圍發展在即的大青島時代里,偏離膠州灣較遠的藍谷,可能只能是新區之一。
三是自己造血能力不足。
“三灣”的另一灣,靈山灣,處境比鰲山灣要好得多。
西海岸新區有自己的產業體系,2019年GDP已經達到3554億元,背靠如此強大的經濟力量,又與老黃島區沒有大的物理間隔,這都為靈山灣的未來提供了保障。
靈山灣沿岸青島夜游三灣,有影視、軍民融合、海洋、旅游等多種產業形式,自身造血能力還是挺足的。
反觀藍谷,只是寄希望于海洋經濟,而青島市區、西海岸也是海洋經濟的集大成者(青島最著名的海洋企業明月海藻就位于西海岸新區),本身青島市內就有競爭,藍谷的海洋經濟體量不會太大。
上面說過藍谷是一個“孤島”,藍谷要想真正發展起來只能朝著自己造一個城的路子走,青島市區、即墨市區誰也靠不了。
而以藍谷的能力,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城運即樓運,藍谷未來的樓市注定是命運多舛的。
另一方面,藍谷近一兩年賣地不少,人口沒怎么增長,房子空置率高,房價持續下降,購房者的信心已經大受打擊。
唯有藍谷的發展,才能讓購房者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