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18 15:14:05作者:admin2
如何教會學生修改作文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的文章不是一氣呵成的文章的修改教案,而是反復修改出來的。小學生的作文寫完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反復修改。只有反復修改,才能寫出具體、生動、形象的文章,才能真正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自己修改文章,培養學生自己修改文章的習慣和能力。為了有效地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訓練:
一、 激發修改興趣,產生強烈動機,養成良好自覺修改
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內部動因。在作文教學中,我列舉、分析自己修改文章的有益之處,喚起學生自覺修改作文的強烈欲望。我對學生講:“魯迅先生曾把‘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作為一條重要的寫作經驗。”向學生介紹唐代詩人賈島修改詩歌的典故。經過生動的例證,激起了我班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欲望,養成了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
二、 提出修改要求,指導修改方法,培養學生修改作文
的能力。
1、教給學生常有的修改符號,以便學生在修改中運用恰當的符號。
2、明確修改要求,指導修改方法。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首先要求他們的作文做到內容具體充實,語言通順明白,平實樸素。在此基礎上,要求寫得生動,即先求“同”再求其“好”。
①語句要通順,內容要具體,無病句破句,重點對象描寫細致。對于文章中的病句、破句要修改,對于描寫不具體的事物,應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反復地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抓住特點,寫真實,改具體,使修改后的文章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沒有用錯的標點符號,描寫、舒述的重點對象具體、真實。
②修改作文,還要引導學生從主題的深化、材料的取舍、結構的調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考慮。
首先,思想要健康,主題要明確、深入和新穎。文章的主題,是文章的靈魂,對于思想不健康,中心不明確,挖掘不深刻,表達不清楚,缺乏新意的文章,應指導學生細致修改。
其次,材料取舍要合理。文章的觀點和選擇的材料必須統一。觀點統率材料,材料表現觀點,如果文章中只有觀點而沒有材料,或有了材料,但不能恰當地反映觀點,則要進行修改。
再次要恰當地調整結構。文章的結構是文章的組織形式,層次、段落、過渡、照應、開頭、結尾都屬于結構問題。如果層次段落不分明,過渡照應不好,開頭結尾不理想,詳略不當等,則要認真修改。
最后還要反復推敲文字。語言是思想內容的表現形式,文章要寫得好、改得好,必須使語言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思想內容,這就必須引導學生對自己得作文反復、細致地推敲,對不準確得多余的字詞句段要進行刪、改、調、換、添等。
3、讀改結合,以讀促改。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朗讀作文,有利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發現自己作文的缺點。默讀可及時反復,有利于學生邊讀邊思,可讓學生思考修改內容。因此,在修改時,我要求學生朗讀與默讀相結合,尋找、掌握最好的修改契機。一般要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兩遍,在朗讀中及時作記號,標明要修改的地方,待后修改;然后默讀,邊讀邊思邊改。幾次修改后,再朗讀給其他同學聽,請其他同學提修改意見,根據他人的修改意見和自己的想法,重作修改。
4、要求暴露修改過程,了解其思維變化過程。為了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為內的能力,我要求學生作文不打草稿,直接寫在作文本上,寫一行空一行,一般要寫好后認真修改,但也允許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隨寫隨改。因此,要求學生能字跡清楚、工整,改得能夠讓人看清,切不可亂涂亂改。這樣,交給我的作文都是不經過謄清的,我可以從中看出學生原來是怎么思考的,后來是怎么修改的,便于在講評中分析學生寫作時的思維變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