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7-02 06:35:36作者:admin2
積極探索將勞動教育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育人路徑,讓勞動教育放射出新的光芒,感恩獻禮建黨百年華誕教師黨史學習心得。依托學工部“重走紅跡尋初心”研習班,讓勞動教育走進“遵義會議”“青杠坡戰役”“四渡赤水”等紅色文化,將勞動教育搬到“田間地頭”,讓勞動教育在田間地頭播撒勤勞的種子,讓勞動教育在學生的身體力行中傳承紅色文化,讓廣大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要說最尊敬的老師嗎,那就要數胡哲老師了,我感謝陽光,它帶給我溫暖;我感謝清泉,帶給我甘甜;我更感謝我的寫作老師,他帶給我鼓勵的微笑.“豈有此理!胡說八道!”一聽這熟悉的話,你就知道我們的寫作老師來了.
我的寫作老師叫胡哲,是我師范時的寫作老師.他個子不高,年紀不大,可頭發卻白了一半兒.他穿著上也很不講究,一年四季總是那一襲藍布衣裳,與其他老師形成鮮明的對照.最令人難忘的是他寬寬的臉上戴著一副深度近視鏡和鏡片后那一雙永遠深邃的眼睛.他的形象不好看,可卻愛笑,一笑起來,就露出一對難看的大大的牙,臉上的皺紋也疊成了羅漢.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是:“豈有此理”.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恒主題。人們不會忘記那個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學校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樣回答:“在幼兒園,我學到了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事要道歉、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生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幼兒園?最重要的東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這位諾獎獲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樹人。
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十七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立德樹人,即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
然而,透視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現象,似乎與立德樹人的目標南轅北轍。比如,門庭若市的“培優班”,擠破頭的“小升初”,減不下來的大書包,追逐名利的辦學機構……種種現象似乎都指向一點,“育分”遠比“育人”更具誘惑力。結果呢?孩子們的考試分數上去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會的道德水準卻沒有同步上去。否則,扶起摔倒的老人還需要大討論?“小悅悅”事件還會發生?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令人難忘:“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報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和核心。
立德樹人,“德”字為先。立德即樹立德業,《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學校把學生日常表現納入考核目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學生”龔鈺犇,剮蹭寶馬后留言賠償的揚州小伙徐礪寒……道德模范的力量遠勝只知讀書的考試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