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21 00:03:21作者:網絡
任何國家發展學前教育,他總是和他的國力相適應,這樣一個發展必須和他政治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所以學前教育公共資源的有限性和人民群眾正在增長的由于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需求之間是一個難以短期內得到根本解決的矛盾,我們必須在兼顧規模與質量,效率與公平的前提下,考慮學前教育優先發展的順序和重點方向。怎么樣來考慮做這個政策選擇,所以我第一個方面談一下,關于學前,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思路。 第一個方面,應當根據學前教育的性質和功能來確定政府對于學前教育的基本責任。我們在規劃學前教育,中長期發展時,必須首先明確學前教育事業的性質,準確定位學前教育在整個社會系統當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僅僅是說在教育系統當中的作用,這樣才能明確政府對學前教育的責任,才能統籌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經費來源以及在公共財政經費當中所占的合理的比例。學前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特點,在于它在教育之外具有提供托幼服務功能。所以我覺得他不是一個教育和非義務教育的關系問題,他另外托幼服務功能,學前教育在國際上通常被稱為早期教育與托幼服務,這里的Care所指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托兒服務。 學前教育是具有雙重功能的,一個是為兒童和家庭提供托幼服務鼓勵和擴大就業,減少父母失業和家庭貧困的功能,在國外是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改革手段,被看稱是非暴力革命,是非常好的一種社會改革手段。第而個方面,高質量的托幼機構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認知和社會性發展,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為兒童的后續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夠成功的打破貧窮在代際間的惡性循環。所以在學前教育公共財政資源有限制的情況下,政府投入,必須考慮學前教育最基本最必要的社會功能的實現。 政府最基本的責任應該是保底,雖然我們說從出生就應該開始的學前教育對于兒童的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但是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托幼服務和為兒童做好入學準備是學前駕馭最基本的任務和社會功能,也是政府最應該承擔的保障功能,我們講托幼服務,是每個有適齡幼兒家庭必須的社會公共服務,正如公共交通系統癱瘓社會將無法正常運轉一樣,假如有一天托幼機構全部關門,我們社會系統也照樣無法正常運轉。這是學前教育對整個社會非常重要的社會功能。除此以外,我們將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對于提高幼兒后續的學習和發展,提高義務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增值作用。這個方面國內外已經有大量的研究和現實的這樣一些證據。美國的研究結論,他們發現在教育成就方面存在種族和族群鴻溝,早在兒童進入學前班之前就已經存在,并貫穿于整個學校教育階段,入學準備測驗成績可以預測兒童三年級時血液成績表現的60%。正規的高質量的托幼機構教育對于幼兒入學準備具有積極的影響,美國為什么投入這么多錢重視學前教育。經過正規托幼機構幼兒入學準備情況要好于由父母、親戚、家庭托兒所照看的幼兒。前者入學準備測驗成績要比后者高0.22—0.33的標準差。設在公立學校中的先學前班,美國實際上5—6歲的學前班基本上是普及的,現在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把學前班往下延伸,翻譯成先學前班,這樣的兒童在入學時的表現要比來自其他類型托幼機構的兒童更好。高質量的正規的托幼機構教育可以擴展幼兒的認知發展和學業技能,家庭處境不利的,認知能力最低的兒童獲益最大。我們在中國大概我們在80年代就已經得出這樣的相似結論,幼兒園教育其實對于什么樣的孩子,他受益是最大的,實際上是對于越是貧困地區,越是偏遠地區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從幼兒園里受的受益是最大的。 據這樣的研究,美國當時,這是在2005年,他們很多州的州長聯合有一個關于入學準備上有一個聯合的一個宣言,里頭就提出來,我們不能等待,在學校成功決定于兒童入學之前。所以美國政府認識到,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是全社會的責任,我們知道,他千年目標就是提出到2000年,所有的美國兒童都要為進入學校學習做好準備,明確提出,應當把入學準備的責任放在幼兒稚嫩的肩膀上,政府社會學校父母等所有對兒童發展負有責任的成人都應當承擔起自己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的責任,為兒童入學做好準備,成為有準備的兒童,正社會學校和家庭首先要成為有準備的州,有準備的學校,有準備的社區,和有準備的家庭。 我們國家的現實情況,以海南省為例,海南省幼教干部在征求意見網上提來的,他們在這上面寫到,海南省九年義務教育從06年起實行免費教育沖擊了農村學前教育,因為義務教育免費以后,幼兒園要收費,家長為了省錢把孩子提前送進小學,新華社都有報道,小學布局調整以后,有的鄉鎮基本上沒有學前一年教育,不到上學年齡的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嚴重影響了九年義務教育的質量,因為沒有接受學前教育,小學一年級留學率非常高,小學五年率低,學校厭學情況嚴重。說明為孩子進入入學準備多么重要。 如果我們在現階段,不能保障每個3—6歲的幼兒接受三年幼兒教育,我們必須保證他們尤其是農村5—6歲的幼兒能夠接受一年較好質量的學前班教育,為他們適應后續的學前教育做好準備,為他們成為一個成功自信的小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個思路,應該是按照政府的錢,是往哪里投,讓誰來更多的受益于政府的公共財政的投入,所以我認為應該按照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的原則,考慮政府投入的重點方向。 所以,在這個學前教育有限的公共財政資源的分配上,政府投入方向必須以促進社會和諧和保證教育公平為基本原則。這部分受益的人群應當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廣泛工人家庭,尤其是中西部廣泛農村家庭。過去有限的公共財政資源大部分投到城市,而且是主要是投入到數量極少的公辦幼兒園,所以應當說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廣大農民家庭尤其是中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民家庭他們的子女接受托幼服務和入學準備教育是政府最基本的責任。 下面就是我想談一下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策略,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學前一黏膠與供給策略。怎么樣提供學前一前教育,有點到面,分區域,分階段逐步普及免費學前教育。在中西部農村,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設立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專項工程。在農村,剛才我們司長也明確的表態,農村學前教育應該政府為主,這是非常好的,應該是一個正確選擇。因為在農村,我們不能夠再說人民教育人民辦,政府必須承擔責任。所以應當建立以中央財政撥款為主,社會公益捐助和家長適當繳費為輔的經費籌措和成本分擔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和地區率先探索義務教育向下延伸的方法和途徑,實施免費義務教育。 采取小學設學前班的形式普及學前一年教育,這不光是一個形式,解決長期以來我們國家沒有解決哈的這個問題,幼兒園到小學坡度非常大,我們孩子真的是沒有童年,所以我是建議,能夠把學前班和小學一二年級農融合,制定學前班和小學一二年級一體化課程標準和教育任職資格標準,把學前一年教育教師納入小學公辦教師隊伍。 第二個方面是托幼服務管理和供給策略。應當把0—5歲托幼服務和學前教育規劃與建設納入社區規劃和建設的范疇,建立以社區為托幼服務和學前教育網絡,確保每個有需要的家庭包括流動子女的孩子能夠就近送幼兒入托入園。第二、建立以財政撥款,社會投入,家長繳費以公益捐助等多種渠道,明確政府在幼兒園生均成本當中應當分擔的比例,低水平,廣覆蓋,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鬧不明白,為什么送孩子到幼兒園比大學還貴,這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絕對不會比大學要便宜,因為他本身幼兒園是勞動密集型的,孩子年齡越小,玩教具大量的圖書便宜,絕不比大學便宜,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要求超越了看孩子的這樣一個階段。另外最主要的為什么會這么貴,因為政府沒有承擔責任,政府沒有投入,所有的成本都加到了家長的身上,當然他就很貴了,我們的大學教育,現在政府大概是拿了70%,在生均里面,但是我們政府不負擔的話,當然這個費用很高,所以成本分擔機制建立最主要是政府這塊要投入。 第三、政府投入了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免收小區規劃幼兒園房租營業性稅收,直接給家長購買托幼服務補貼等多種形式來投入。 第四、在接受政府投入的社區托幼機構,建立由各相關利益主體包括教育行政部門,物價局,園方家長和教師代表等組成幼兒園辦園成本測算管理委員會,引入協商議價機制,根據幼兒園辦園和教育質量確定合理幼兒園收費標準,教育行政部門應該介入,應該根據幼兒園教育質量和真正的辦園成本協商一下。 第五、建立社區和教育行政部門相結合的托幼服務和學前教育管理網絡,在社區工作者系統當中增設社區學前教育工作者崗位,在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負責社區托幼機構的管理和指導工作,我們現在已經看到,很多地方已經有開始社區工作者崗位,這里頭應當有一個學前教育工作者崗位,應該把這個納入進去。 第三、制定幼兒教師資格標準和工資標準。我們國家目前有專任幼兒教師77萬,公辦教師僅僅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辦園體制的多樣化造成幼兒教師待遇多樣化、差異化。就是說幼兒園里頭,教師同工不同酬,一元兩制薪酬待遇非常普遍,很多民辦教師,淪落到了打工每這樣一個境地,我們幼兒園老師,在很多城市只有幾百塊錢,北京、深圳大概不會超過1500塊錢,大家想一想,在北京1500塊錢是怎么樣,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況,幾百塊錢他根本是在貧困線,我們在民辦幼兒園輸送打工妹,民辦幼兒園老師待遇很差的,把幾十萬民辦幼兒教師納入公辦教師的隊伍也是比較困難的,切實可行的辦法是走以專業化為基礎的幼兒教師職業化發展的道路,具體來說,可以建立應當是工作應當由教育行政部門來牽頭,可以利用當地的我們講的一些,我們的社團組織,比如說當地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