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15 15:27:03作者:網絡
周弘,其女兒3歲半才開口說話,1歲時就用錯藥物導致雙耳失聰,這樣家庭的孩子,如何教育,但是周婷婷在6歲就開始連跳兩級讀書,25歲留美博士畢業,他是如何教育的呢,賞識。周弘老師創立國際賞識教育后,這樣教育開始在世界傳播開來,尤其在貴州推廣中心,安順巔峰教育,鄭亞老師的講學,針對現在家長的教育盲區,開展各種講座和大型演講,深受學校及家長們的好評,相關媒體爭先報到,介意家長朋友們可以去聽聽,你會真正醒悟,原來教育孩子是這么簡單。百度一下:“巔峰教育首頁”進行詳細了解。
一、基本情況:
魯某是一位我們班的學生,她是個很靦腆的小女生,性格內向,平時不愿意跟同學們打交道,也不愛說話。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小得幾乎像蚊子聲。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的嘲笑她覺得自己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提考試就沒精神。如何幫助她增強自信心,走出這個陰影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老師課后布置的預習和復習工作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說,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魯某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她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孩子過重的壓力在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獨、離群等情感障礙也會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里,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內向學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后,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贊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和家長的不滿。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風。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么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己呢?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沒有都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都的老師。為了去除魯某的畏懼心理,我在課余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找她閑談,讓她幫我抱作業本、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她,還經常對同學說:“看,張姣今天坐得真端正,聽課非常認真!”“張姣同學回答問題聲音大了,能讓我們聽得清楚。”“魯某同學……”漸漸的,魯某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一次,我進行課堂巡視時,她主動沖我笑了一天。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
3.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魯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聯系,詳細地分析了魯某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并馬上夸獎她的閃光點,把家中得到的夸獎講給老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魯某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魯某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不斷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于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游戲,愿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喜歡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她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對魯某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魯某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緒,正確的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大家給她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