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給孩子們講了《條紋魚獲救了》,就因為它沒有彩色的鱗片,所以不能參與捉謎藏的游戲,所有的魚都遠離它,而彩虹魚卻猶豫了,但它還是跟著其" />
[原創]《彩虹魚》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1-11-28 14:24:41作者:教育文稿網
[原創]《彩虹魚》讀后感
今天中午給孩子們講了《條紋魚獲救了》,就因為它沒有彩色的鱗片,所以不能參與捉謎藏的游戲,所有的魚都遠離它,而彩虹魚卻猶豫了,但它還是跟著其它魚走了。
我問:“彩虹魚為什么會猶豫?”
有人說:因為它沒有把鱗片送給別人,所以大家都不給它玩。
有人說:“因為它有過類似經歷,所以能體會到條紋魚的傷心的心情。”
過去誰也不跟彩虹魚玩,可誰也不覺得奇怪,認為這是理所當然。
當然,在孩子的眼中,我只有把好的東西分享給別人,他才愿意給我玩,于是,為了討好對方,就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送給同學,看到對方生氣,也會想辦法哄對方開心,這樣就出現了討好型人格,而兩人的友誼并不牢固,一切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一旦利益受損,兩人就不會和好如初。
在學校里,可能經常會有類似的事情,大家也可能習以為常,尤其是一二年級,很多人認為被孤立的孩子一定是有不招人喜歡的地方。
是呀,有可能是因為他的行為習慣不招人喜歡,有可能是因為她的性格不招人喜歡,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的原因。甚至連老師都不喜歡他。
所以同學欺負他,不跟他玩,他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都會被嘲笑,久而久之就沒有朋友,沒有人關心過他的內心想法,認為這就是他本人的原因,或者是家庭的原因。
每次遇到類似事情,我都會思考,難道真的就這樣嗎?有沒有辦法幫助他?
其實孩子們都很善良,老師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他,也許你的一句話就會改變這個孩子在班級的地位,改變他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
哪怕只有一點點改變,也是他人生路上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