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19 11:38:04作者:佚名
校園一角。王輝/攝
敬亭山下,水陽河畔,宣城中學靜靜矗立。充滿了“國學四寶城”濃郁的文采。學校前身可追溯到1906年創辦的“寧國府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正式更名為“安徽宣城中學”。
百年名校在宣城古城有著非凡的意義。在這所學校里,一代又一代的教師把黑發染成了白發,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一批批學子擦出了智慧的火花,點燃了夢想。
跨越歷史的印記,宣城中學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新中國成立70年來,宣城中學始終秉承“以身作則引領地方教育”的初心,譜寫了皖南教育的精彩篇章。
憶往昔——百年拼搏鑄輝煌
歷史的時鐘指針緩緩倒轉,仿佛能聽見一百年前的學校里傳來流水般的讀書聲和歌聲。
劉洪生,82歲,宣城人。當他回憶起宣城中學時,他說:“小時候,宣城中學已經是學生們求學的圣地。孩子們每次路過校園,都充滿了向往。”
縱觀宣城中學的歷史,我們看到這所百年學校經歷了百年的風風雨雨,一幕幕誕生、蹣跚、奔跑的情景——
設立的背景是科舉制度廢除,新學堂產生。這就是我市現代教育的發源地。
抗戰時期,學校雖歷盡坎坷,但仍堅持在戰火中教書育人。
建國初期重生的宣城中學,后來正式更名為“安徽省宣城中學”,并列為省級重點中學,讓學生從“自主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 “以智慧去學習,給學生足夠的創造空間。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給教育行業帶來了春風。學校教學理念從教轉向學,從以知識為中心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
春風帶來溫暖。這是延續過去、開辟未來的新篇章。古老的宣城中學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1980年秋,宣城中學恢復高中三年制;
1982年,宣城中學完成學校隸屬關系和內部管理體制變更;
1987年,宣城中學用改革開放的創新精神,拓展辦學方式;
2001年,宣城中學順利完成省級示范性高中創建工作,提高了辦學整體水平,以教育科研為先導,確立了新世紀辦學指導思想,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晉升到重要職位;
2011年,宣城中學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前三屆比賽,全省僅有四所中學獲此殊榮;
2013年,宣城中學實現整體搬遷,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穩步改善,為學生提供了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成長平臺;
2017年,宣城中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成為全市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高中;
2018年,宣城中學作為全省首批38所中小學智慧學校示范學校之一,運用新興信息技術與主營業務和教育教學環節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可感知、可診斷、可分析,可自愈的校園新生態,學校的信息化教學條件已達到一流水平,真正實現了個性化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成績來之不易,奮進之路。
歷任校長辛勤耕耘,一代又一代教師辛勤耕耘,堅守教育的本色和靈魂。
宣城中學以立德樹人、實現中國夢育人,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化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突出個人修養、社會關懷、家國情懷,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
看看現狀——圖書生意欣欣向榮
縱觀辦學歷程,雖然一波三折,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對教育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堅持。
他長期支撐事業,引領一代英才。往屆校友中,有為母校修建教學樓的,有為學校設立專項獎學金的,有回校當老師的,有家庭幾代都是校友的……
“無論未來我們身在何處,母校永遠是我們的依靠和驕傲。” 2019屆優秀畢業生格雷表達了往屆學生的想法。
如今,宣城中學已成為省內一流學校,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學校。不僅展現了歷史賦予的榮耀,也成為宣城人民喜愛的名校。
“這些得益于70年來‘知識’的傳承。學校教師精誠團結、敬業奉獻、業務精湛。學校培養的學生學習潛力強、自律能力強。”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質量、師資隊伍始終走在全市教育前列。”現任校長洪海說。
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高考成績年年有新突破宣城奮飛中學,已跨入全省一流示范高中行列。
2019年高考,宣城中學交出的“成績單”依然亮眼:5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3名學生預錄取理科大學少年班和中國科技。一級課程和本科課程通過率為71%,本科課程通過率為94%。
學校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近三年,學校獲省級以上獎項230項,省級二等獎96項,省級一等獎32項,在全國中學生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銀牌5枚、金獎1枚。
一串數字的背后,是學校辦學水平的體現,是歷代師生的努力,是知識傳承的力量。
洪海介紹,近年來,學校圍繞多種形式的主體活動為載體,分類分級指導,基本形成了紅(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主)、綠(以環保志愿者為主)、藍(以勵志為主)“多彩”的德育體系,注重感恩)和金子(注重規模和品味)。學校的“思想建設教育”、“志愿服務”、“18歲成人禮”、“中華品格英雄”、校園價值觀周、學生社團等德育活動逐漸成為品牌。
同時,學校還成立了學生會、廣播電臺、國旗班、青年志愿者聯合會、學生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現有學生社團45個,涵蓋藝術樂器、健康體育、實踐服務、能力培養等各個領域。已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
“頭發、羽毛一定要豐沛,一旦努力飛翔,就那么英勇……”正如歌詞所唱,宣中人一直把“努力飛翔”作為學校精神。 70年來,無數莘莘學子在這里成長,從這里畢業——丁學良博士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社會學家劉慶峰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科大訊飛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著名經濟學家姜春澤、跆拳道冠軍、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王英……他們都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足跡并用自己的才華為母校增光添彩。
宣城中學鳥瞰圖。潘華業/攝
展現未來——銳意進取,續輝煌
敬亭山麓,宣城中學新校區融建筑之美與人文典雅于一體。
走進校園,你可以聽到教室里學生讀書的聲音,操場上學生年輕朝氣的身影,校園里隨處可見渴望知識的面孔……
十年樹成,一百年樹人。 70年來,宣城中學之所以能夠大踏步前進,離不開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名師是名校的骨干力量。打造“名師”隊伍是宣城中學的一貫追求。
以特級教師程惠海為代表的骨干教師隊伍,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鮮明的教學風格,培養了無數人才,并以深厚的教學底蘊續寫了輝煌的篇章。與此同時,一批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學校現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97人,市學科帶頭人22人,市骨干教師42人。特別是近年來,青年教師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教學能手。學校擁有碩士學位教師32人,近十年來有近30名教師榮獲省級以上獎勵,其中2017年、2018年任教教師10人。本次大賽榮獲國家級、省級一等獎,獲獎人數名列全省前列。
正是這大批優秀教師,組成了宣城中學的核心教師隊伍,為學校的強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該校任教36年的歷史老師胡思平表示,學校已經從過去的一講臺、一支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全新的智慧課堂。學校每年進行兩次師資培訓,每周安排一個下午由學科帶頭人組織學科教學和研究。
“通過教師的學習,新課改和核心能力已經融入到教學中。”胡四平表示,多年來網校頭條,學校依托名師資源,發揮“名師效應”的“教書育人”作用,形成了梯隊成長。
宣城中學于2013年秋季完成整體搬遷,新校區占地275畝,設計教學班90個。學生宿舍可同時容納3500人。學校還設有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心,配備一流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材料,為學生提供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成長平臺。
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后,銳意進取的旭中人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開始了新的探索。
宣城中學把“聚焦智慧、激發潛能”作為學校發展的主旋律。在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前提下,不斷深化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構建認識、體驗、實踐、智慧的綜合教育體系。數據教學等四類課程...
“我們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智慧學習,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和時間。”洪海表示,學校在教學、科研、探索的道路上不忘初心,逐夢追夢。好的。
在新的征程上,宣城中學將秉承“為學生全面發展負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理念和“提供滿意的教育”的辦學宗旨。 “造福人民,創建人民滿意的學校”,積極探索一條具有宣中特色的高質量教育之路宣城奮飛中學,讓百年名校不斷綻放光芒! (文/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