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因素:普通影響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響因素如某些工業對礦產、水能、空氣或氣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會經濟因素:
勞動力、市場、交" />
更新時間:2021-07-14 01:59:54作者:admin2
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普通影響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響因素如某些工業對礦產、水能、空氣或氣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會經濟因素:
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會因素:
社會需求對工業的影響。
1. 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為解決就業問題,工廠設在并不盈利的區位;為縮小經濟差距,20世紀80年代發展沿海地區經濟到21世紀初進行西部大開發。
2. 國防安全的考慮: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內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業基地。
3. 個人行為因素: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
??復習課的精彩滕玉英
一、問題提出:
聽取學校初三教師的復習課,發現少數年輕教師還不知道怎么復習有效乃至高效。他們也是按照學校統一規定,先讓學生完成課前預習作業,然后課上復習該節內容。因為是上午第一課,預習作業沒有來得及批改,課上就一條條讀題,與學生對答案。
??雖也有師生互動,但只是一問一答。復習仍停留在教師講,大部分學生低著頭聽、記,走在老路上。就題論題,學生思路、思維框在知識表層,缺少思維含量,怎談課堂思維緊張?有的學生認為我已經做過,我會的,激不起課堂思維興奮點,被動坐在自己位置上;有的自控能力差的,思緒飛到窗外,或做小動作。
??這樣上課情景怎能全怪學生不自覺?
二、問題原因:
出現以上復習問題的原因,歸納起來發現有三點。一是備課過程過于簡單。這些老師把初三復習課的備課就看成完成初三中考總復習練習冊上學生做的復習題;二是學生課前預習,學情前測沒有得到反饋了解。
??導致學生問題存在,教師自己心中無數;三是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實際教學行動沒有對接。課堂上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上課教師只是完成知識點的整理,只是完成學生所做題目答案的校對。
三、教學建議:
初三復習課,不是原有新授課的重復,也不同于原來一般的單元復習。
??因為學生已學完整個初中的內容,已有的知識含量、思維層次得到很大的長進,所以復習不能只是簡單的機械回憶、不能只是知識提取。更要在原來水平上向前推進,重組、整合,使原有零碎知識整體化、網絡化、系統化、理解化,讓學生站在更高層次激活舊知,解題——更能解決一類問題。
??學會復習——掌握知識更能掌握方法策略,領悟本質內涵,思維向深層拓展。
第一,備好課是上出精彩課的基礎。
備課不能只滿足于任務式寫教案,或寫下題目的答案,備課備在紙上更要備在心理。做到“四個心中有數”。一是首先明確下一堂復習課的三維目標是什么?做到復習知識框架、重點難點,教師心中有數。
??二是布置學生做的題目自己要先做一遍。根據自己做的過程估計學生在哪些地方存在思維障礙?哪些地方容易概念混淆需要澄清?做到易錯易混,教師心中有數。三是布置學生做的題目收交上來要批改,尋找學生實際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學情前測,教師心中有數。
??四是根據前三個環節信息收集,再設置復習梯度,預設復習流程,導航策略,教師心中有數。上課先講什么,后講什么?老師講還是學生講?學生一起講還是請學生單個發表?在座位上講還是上黑板板演,用黑板板書還是實物投影、視頻播放?什么時候讓學生獨立思考?什么時候給學生合作交流?一一轉化為具體問題情景,落實到可操作的“教” 與“ 學”的行動,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思路,激觸學生的思想。
??
第二,課堂上有效提問和教師的點撥得當,得到學生的回應尤為重要。
比如發現學生理解力的定義還很膚淺,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群:什么是力?單個物體是否能發生力的作用?直接接觸的物體可以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是否也會發生力的作用?直接接觸的物體一定都會發生力的作用嗎?能否舉例說明?為什么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到底怎樣判斷它是施力物體還是受力物體?通過引問、追問,幫助學生透徹理解力的概念,模棱兩可地方得以澄清,重點難點得以突破,學生學得有滋有味,不覺重復枯燥,把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
??在適合學生復習胃口的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鏈下,培養學生思維的理解性、全面性、深刻性,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
第三,課堂上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是上出精彩課的關鍵。
教師講得再精彩,還是教師的,要把能力表現讓給學生,把學生推到學習的前臺,讓學生參與說、做、思、寫、議、評,讓學生學得精彩,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
??如在復習《力》時,學生已完成課前預習內容,可讓學生根據復習目標,結合練習提取知識,自己學著把書變薄,構建知識網絡,教師加以完善。學生逐漸學會力可以從定義、特點、效果、單位、三要素、表示、測量、幾種具體力等角度去架構掌握。再追問學生其中每個方面怎樣去理解生成?在師生互動,智慧碰撞中,讓學生明白自己在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請學生用復習生成的內容,進行重新認真審題,自我思維對話,有理有據,自己糾錯,能否做得更好?最后環節,設置自我挑戰,當堂檢測,再交流評議自己的答案,以及解題的依據。
??讓學生感覺上不上這堂課就是不一樣,體會到課堂上思考的精彩,生成的精彩,收獲的精彩!從而,實現知識人走向智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