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活”,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借鑒吸收了杜威生活教育的思" />
更新時間:2021-07-15 10:27:14作者:admin2
??小學中段音樂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實施方案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活”,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借鑒吸收了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批判地繼承和發(fā)展了生活教育的理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個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各種社會實踐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
??如今,在新課程改革中也提出了“音樂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這一重要理念,看來,生活教育理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音樂來源與生活,它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反映。然而,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由于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有著較大的距離,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由于師生之間的音樂實踐活動與生活實際不相聯(lián)系,大大泯滅了學生學習的生命活力……。
??
因此,時代的呼喚要求我們音樂學科必須注入生活中的新鮮血液,要將音樂教學回歸生活。音樂課堂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在進行音樂教學的同時,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從生活中生成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課堂活動主題,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材料,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應用音樂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我們認為,如果這一課題能進行切實有效的研究,那么它將會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1、從學校發(fā)展而言,教科研是學校發(fā)展的第一生產力,是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可以煥發(fā)音樂課堂的生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
2、本課題是我校和魏塘一小音樂教師共同參與研究的的課題,通過研究,可以轉變兩校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培養(yǎng)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積累經驗,逐步形成一條“音樂課堂生活化教學”之路。
3、課題的研究直接服務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它的實施將有利于開發(fā)小學音樂課堂教育生活化的課程資源,將生活融入課程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三、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1、課題界定 :
音樂課堂生活化教學:是指在音樂教學中,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進行教學,通過師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逐步獲得感受與鑒賞、表現、創(chuàng)造、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和素養(yǎng),實現讓音樂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目標,以至提高音樂素質,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最終達到育人的目標。
??
2、理論支撐:
a、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倡導每一個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yǎng)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源于生活,適應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學更不能脫離生活。脫離生活的教學就失去學生主動性學習的心理基礎。
b、皮亞杰“認知建構”理論。
皮亞杰的“認知建構”理論中指出,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即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已經逐步形成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們具有利用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相應地,學習不單純是知識由外到內地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
??
c、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
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我們從現代社會發(fā)展變革和人自身發(fā)展的高度來審視學校教育。要求教者在實施教育過程中,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把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態(tài)度,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型個性品質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新的空間。
四、課題研究目標
基于以上理論,我們提出了如下的實驗目標:通過尋找學生生活中的音樂,能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有用的音樂素材,將其融入我們的小學音樂課堂,在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音樂”真正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音樂,也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學習音樂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音樂,感受音樂的美,感受音樂帶給生活的快樂。
??并通過參與一些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使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真正的提高,為他們今后能進一步學習音樂打下基礎。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小學音樂課內容包括“感受與鑒賞”、“表現”、“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大領域,生活化的音樂課堂教學應從這四個領域入手,對音樂學習內容進行生活化的改造。
??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方法,把學生生活中真切感受的情景與音樂元素相結合,生活化地設計課堂的“導入”、“新授”、“鞏固”三個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內容。通過音樂課堂教學中將各部分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加強音樂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音樂教學具體、生動、直觀,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
2、把生活融入課堂,使學生感到學習音樂是生動有趣的,讓學生興趣盎然地用音樂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指導學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音樂,學會用音樂審美生活,讓學生學會用音樂的耳朵從紛繁的生活中發(fā)現、捕捉、鑒賞音樂,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從生活——課堂——生活”的過程。
??讓學生帶著一份真情和一種興趣去體驗音樂,感悟人生,從生活中走來,又走向生活,使他們享受到音樂的無窮樂趣。
六、課題研究的對象
小學三、四年級
七、課題研究的策略
本課題研究,主要通過在生活化研究策略的指導下,將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資源進行生活化設計,指導學生體驗、鑒賞、表現、創(chuàng)造,展開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
??具體如下:
1、教學內容生活化的研究
音樂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聯(lián)系,做到音樂實踐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感受與鑒賞”教學的生活化設計
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審美情趣、塑造美的心靈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出發(fā),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真心鑒賞音樂。例如第六冊欣賞曲《賽馬》,教學時可以結合多媒體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直觀感受蒙古族那達慕盛會的賽馬場面,將真實的賽馬情景與音樂欣賞結合,鼓勵學生在聆聽中尋找到音樂作品與賽馬比賽的結合點,如音樂的節(jié)奏型、速度、力度,如此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特的感受與見解,調動多個感知通道,發(fā)展他們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創(chuàng)造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
(2)、“表現”教學的生活化設計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其中的“演唱”這一教學內容,是小學生最易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設計教案,定能使學生自信地演唱,并能發(fā)展他們的表演潛能及創(chuàng)造性潛能。
??例如第五冊《捉迷藏》、第七冊《哦,十分鐘》等等,這些歌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教學時將歌詞內容轉化成學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定能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望,讓學生在演唱中感受快樂,師生共創(chuàng)歡樂瞬間。
(3)、“創(chuàng)造”教學生活化的設計
創(chuàng)造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chuàng)作經驗和發(fā)掘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編動作、歌詞、器樂伴奏,或是模擬生活情景,這些都是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通過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4)、“音樂與相關文化”教學生活化的設計
音樂與相關文化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又蘊涵在音樂鑒賞、表現和創(chuàng)作活動中。
??因此,在設計這一內容的時候,既可以結合生活中的音樂,如廣告音樂、影視歌曲,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與舞蹈、朗誦等姊妹藝術結合。例如:第五冊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師在設計律動時,就可以設計幾個蒙古舞蹈的動作,讓學生能更準確到位地表現歌曲,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
2、教學形式生活化的研究。
這是指教師從生活中挖掘音樂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借助各種教學媒體,從中引出音樂問題,體現音樂與生活的聯(lián)系。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與情境。首先,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溫馨而富有生活氣息的課堂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課堂環(huán)境:潔白的墻壁、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嚴肅的老師、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huán)境過于強調學習的功能,而缺乏溫馨的樂學環(huán)境、寬松的人際環(huán)境、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以及有利的認知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生活化課堂環(huán)境,要求我們在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的同時,更應使課堂環(huán)境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
??例如,根據教材內容,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舞會、森林、動物園等不同風格。
(2)、模擬生活情境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充滿朝氣,富有智慧。利用學生的學習、家庭和社會生活,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教師從生活中的音樂現象入手,尋找音樂與生活的結合點,如速度與走、跑結合,力度與敲門結合等,使音樂問題看得到,摸得著,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潛能,給他們探究問題、探詢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想象,自由創(chuàng)造。
??也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通過器樂合奏、音樂童話劇、音樂小品、歌詞改編、旋律創(chuàng)作等多種形式模擬愛勞動、郊游、參加舞會、動物樂園等生活情境,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體驗音樂帶給他們內心的歡悅感和成就感,學會用美的眼光對待生活、用愉悅的心情去感受生活,創(chuàng)設課堂中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畫面,把教室變成一個生活大舞臺,實現“生活經驗音樂化”。
??
3、教學資源生活化的研究。
真正的音樂一定是最貼近生命本質的聲音。音樂與人和人生緊密聯(lián)系著,社會生活中的許多音樂資源,如:廣播、電視、網絡、藝術團體等,都可以為音樂教學所用,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資料,參考或直接應用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尋求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
2、調查法。在課題實施階段,通過調查,把握學生心理和生活資源,適時向學生了解課題實施效果,并根據結果及時調整研究的方法。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學生課堂生活化教學狀況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學的具體計劃,開展實踐與研究,并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修正、完善,以提高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
4、案例研究法。通過對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進行真實的記錄、分析和研究,尋找規(guī)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
5、經驗總結法。課題實施過程中,根據研究的重點,總結研究的得失。
九、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研究的準備階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
1、學習相關理論知識。
??分析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
2、制定課題實驗方案,確立課題組人員,做好組織發(fā)動工作。
(二)研究的實施階段(2008年4月――2009年7月)
1、第一階段 (2008年4月――5月)
a。學習新課程理念,轉變教學觀念。
??為課題研究做好準備。
b。了解學生心理,搜集與課堂教學緊密聯(lián)系的生活素材,掌握第一手資料,善于捕捉各類有利于課題實施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
c。適時召開課題指導小組會議,交流匯總實驗情況,進行研討分析,提出下階段的實驗建議。
??
2、第二階段( 2008年5月――2009年3月)
a。認真?zhèn)湔n,組內進行集體討論,制定小學音樂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
b。課堂教學第一次實踐,并展開案例分析研究。
c。進行階段性的總結,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
3、第三階段 (2009年3月――2009年7 月 )
a。課堂教學第二次實踐,集中課堂教學觀摩課。
b。結合研究活動,討論研究中出現的問題與收獲,約請教研員對研究情況進行指導,以答疑難。
c。結合課題,修改小學音樂課堂生活化教學實踐模式,檢驗試驗效果。
??
d。收集好研究資料,配合課題做好階段總結。
(三)、研究的總結階段。 (2009年7月――2009 年8月 )
根據研究內容,收集、整理、歸類材料,綜合研究材料,最終以教學經驗總結、典型課例、案例分析、論文表達。
十、研究成果形式
1、小學音樂生活化教學案例集。
??
2、研究報告。
3、優(yōu)秀音樂課堂實錄及課件、光盤、錄相帶。
4、教師研究論文匯編,反映學生學習成果的資料匯編。
十一、課題組成員情況及分工
姓名 單位 職稱 工作
組長 夏秋雁 魏塘鎮(zhèn)中心小學 小學一級 負責課題的組織管理工作,理論資料的積累匯總,全面負責課題的實施,定期組織召開課題研討交流活動,搜集保存各類研究資料,撰寫結題報告。
??
組員 姚楓 魏塘鎮(zhèn)中心小學 小學高級 負責教學內容生活化的研究
邱翠蓉 魏塘鎮(zhèn)中心小學 小學高級 負責教學內容生活化的研究
鮑利群 魏塘鎮(zhèn)中心小學 小學高級 負責教學資源生活化的研究
沈婭 魏塘一小 小學一級 負責教學形式生活化的研究
李潔 魏塘一小 小學高級 負責教學形式生活化的研究
十二、經費預算
500元,用于各類材料搜集的紙張、教學錄像拍攝經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