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7-16 00:13:38作者:admin2
《課桌有多長》這一課之前,學生已經有了兩次關于長度單位的直接經驗,即一年級上冊的“比長短”和上節(jié)課《教室有多長》的自選單位測量。在這樣的測量活動經驗積累中,學生已經對長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觀認識。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長度單位的起始階段,對于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點如下:
學習目標:1、再次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和線的長度(限整厘米),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
學習重難點:使用刻度尺正確測量物體和線的長度(限整厘米)。
二、做的好的地方:
1、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安排了5次活動:“看一看”——找一找尺子上1厘米的長度,建立初步表象;“拿一拿”——用手比1厘米長的小棒;“比一比”——用手比出1厘米;“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突出教學重點。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測量紙條長度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自己測量,結果大家的答案不統一,請一位同學上臺展示自己測量的方法,交流評價后,老師再總結測量方法。這樣做到了在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老師的主導作用相得益彰、和諧統一。
三、不足之處:
在估測方法方面強調得不夠
在測量紙條長度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估計,但忘記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估計的了,少了估計方法的交流。我認為應該讓學生交流方法,使學生意識到估測并不是憑空瞎猜,而是有方法的。然后再動手測量。
四、我的收獲:
1、博眾家之長,虛心求教
講一節(jié)課需要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博眾家之長。之前我聽了三位有經驗的教師講的這節(jié)課,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借鑒了幾位老師好的做法。教研組的各位老師給了我很多幫助,尤其感謝主任和組長郭老師的指導。從研課到上課,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自己的教學也更有方向感。在這么一個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的大教研團隊里我會更努力地使自己成長起來,將缺點變?yōu)閮?yōu)點,優(yōu)點化為特點。
2、預設是最好的生成
在準備教學設計的時候要細致,把可能發(fā)生的事都想一遍,然后想好應對的策略。只有把情況都想好了,遇到突發(fā)情況教師才能應對自如。在課的開始,當問學生“你準備選什么統一的工具測量?”時,有學生說尺子,有的說書、本。由于我提前準備好了這種情況的應對策略,當聽到這樣的答案時就讓學生直接操作了。讓后才引出了“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