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8-26 00:50:54作者:admin2
我國目前有350萬名班主任教師,教育部出臺的《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明確規定確保班主任教師的待遇。全國多個地方發生了教師因待遇低而罷工的事件有關。教師的待遇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問題。
教師的準入門檻逐漸提高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隊伍的質量。但是,教師行業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還有待提高。當前,中小學課外輔導機構的快速發展,其收入水平高于公辦學校待遇,也從另一個層面刺激了教師對于收入的關注。面對高房價、高消費給教師帶來的經濟壓力很大,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教師乃至班主任的后顧之憂,確實是教育部門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情況
教育問題決議著一個國度將來的興衰,不斷都受世界各國的注重。我國自變革開放以來,對教育問題高度持續的關注,并且加大投入力度以期盡快完成權宜之計。在不時的變革開展中,我國的教育事業逐漸進步,也獲得了一些斐然的成果。但是鄉村教育作為教育事業中重要的一環開展卻相對滯后。近幾年來,我國在政策上對鄉村教育停止傾斜,加大了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得鄉村地域的教育在一定水平上得到相對的進步。在鄉村教育中,師資力氣是影響全局的關鍵要素之一,要想鄉村的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的開展,師資力氣的加大是必不可少的。
實施工資改革的補充規定
(一)各校要按教育部制定的編制標準的暫行規定,核定編制,定編定員。并根據國務院批準的教育部對教學人員、科研人員和其它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職務名稱系列有關規定、職責范圍、人員結構比例、人數限額,提出具體要求。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調整,明確職務,制定崗位責任制,建立考核制度。
(二)教學人員中凡按照一九六○年國務院《關于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及其確定提升辦法的暫行規定》和一九八二年教育部《關于當前貫徹執行〈暫行規定〉的實施意見》,在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以前已經確定有教師職務并且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一律按其職務領取相應的職務工資。
(三)高等學校正副院(校)長的最低職務工資標準,要根據學校規模大小、專業設置數量和有權授予碩士、博士學位的專業點的情況確定,地方所屬高等學校,由學校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高教(教育)廳(局)提出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中央部屬高等院校,由主管部門審批。一般院(校)正副院(校)長,可執行正副院(校)長五級職務工資標準;少數院(校)正副院(校)長可執行正副院(校)長六級職務工資標準。研究生院正副院長、教務長、總務長的職務工資標準,根據干部主管部門批準的職級待遇,可以執行副院(校)長或處長的職務工資標準。
(四)高等學校的黨委書記、副書記,分別執行院(校)長、副院(校)長的職務工資標準;系級或相當系的單位專職黨總支書記,執行處長或副處長的職務工資標準。
(五)教師兼任相當副科長以上領導職務,實行任期制的,職務工資按所擔任兩種職務工資高的一種確定。
教師的收入
教師收入由:基本工資、教齡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等構成。
1.基本工資:教師按照教師資格定:小學教師3000元,初中教師3500元,高中教師3800元,大專教師4100元,大學教師4500元。(隨國民經濟增長)
2.教齡工資(含工齡):每年60元,隨著教齡增長。工齡工資的實行這不僅是對老教師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教的思想,有利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穩定。
3.課時工資。課時補貼按照實際上課按勞取酬原則;主要是鼓勵教師多代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精力充沛,他們多代課,并得到應有的報酬,不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4、績效工資:學期和學年獎金(取代職稱工資)。這部分獎金,只能占工資的10%左右。大家推薦競比實績,每學期學年評,不終身制。每個老師積極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勵工作出成效,優質優得,不僅要激勵多代課,更要激勵上好課。
5、特優津貼:全體教師公認的特別優秀教師,無名額限制,縣市以上部門高標準考核認定,象領國務院津貼領縣/市政府津貼,不終身制。主要是對那些在教育教學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廣,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教育及教學方法,可根據影響范圍的大小確定等級,或者說是以國家及,省級,地市、縣確定不同的標準,使那些有才華的教師得到應有的報酬,真正起到激勵作用。
6、山區補貼: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另外給與補貼,應該是工資35% 。正如國家干部下鄉補貼,越偏僻地區,補貼越高,不終身制,離開就沒有。
教師工資標準計算方案
教師工作研究原則上應當包括質和量兩個方面。目前定性研究即根據傳統和專家意見對教師或學術項目的學術水平進行定性評價。所有依賴學術出版物聲譽和學者投票等方法進行的學術質量評價均屬此列。其好處是可行,危險是可能鼓勵平庸,扼殺創新。由于定性研究沒有突破,目前教師工作研究多為現象層面的定量研究。
針對定量研究,目前美國大學主要使用兩類測量。一是教師工作時間分布測量,即教師在一周時間里把多少時間用于教學、科研、服務、管理等學術活動。這種研究主要是希望了解大學教師的工作量及其構成,為合理使用教師勞動、保護教師健康提供經驗基礎。事實上,正是這類分析發現,讓不同類型教師從事不同工作是更為有效的資源使用方式。另一種方法是測量教師學術活動產出,如上了多少課、教了多少學生、發表了多少文章、參加了多少學校服務等。這種測量主要用于教師評價。此處僅介紹教師工作量研究。
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的核定
(一)績效工資總量暫按學校工作人員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資額度和規范后的津貼補貼水平核定。其中,義務教育教師規范后的津貼補貼平均水平,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財政部門按照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原則確定。績效工資總量隨基本工資和學校所在縣級行政區域公務員規范后津貼補貼的調整相應調整。
(二)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同清理規范義務教育學校津貼補貼結合進行,將規范后的津貼補貼和原國家規定的年終一次性獎金納入績效工資總量。在人事、財政部門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學校主管部門具體核定學校績效工資總量時,要合理統籌,逐步實現同一縣級行政區域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水平大體平衡。對農村學校特別是條件艱苦的學校要給予適當傾斜。
績效工資的分配
(一)績效工資分為基礎性和獎勵性兩部分。基礎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崗位職責等因素,占績效工資總量的70%,具體項目和標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財政、教育部門確定,一般按月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礎上,由學校確定分配方式和辦法。根據實際情況,在績效工資中設立班主任津貼、崗位津貼、農村學校教師補貼、超課時津貼、教育教學成果獎勵等項目。
(二)充分發揮績效工資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教育部門要制定績效考核辦法,加強對學校內部考核的指導。學校要完善內部考核制度,根據教師、管理、工勤技能等崗位的不同特點,實行分類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在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做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
(三)學校制定績效工資分配辦法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教職工的意見。分配辦法由學校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后,報學校主管部門批準,并在本校公開。
(四)校長的績效工資,在人事、財政部門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范圍內,由主管部門根據對校長的考核結果統籌考慮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