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17 08:19:49作者:佚名
其一,目標與檢查。無論讀書或修身,曾國藩都希望其子能夠成為“克家之子”,比如希望曾紀澤在讀書上“成吾之志”,將“四書”“五經”及其最喜愛的《史記》、《漢書》、《莊子》、“韓文”四種等,熟讀而深思且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進一步則要求“凡有所見所聞,隨時稟知,余隨時諭答,較之當面問答,更易長進也”,此后的每次通信,幾乎都是曾紀澤在匯報讀書的進度與心得,而曾國藩則總是先為其子讀完什么書而欣慰,再指出進一步當如何研讀,這就是將目標與檢查結合的一個系列過程。再說曾國藩總覺得曾紀澤“容止甚輕”曾國藩家訓16字原文,不符合士大夫的典范,故而經常在家書之中提及“厚重”二字,有段時間甚至每次都要問“說話遲鈍、行路厚重否”,并要他“時時省記”。還有,曾國藩曾要求女兒、媳婦勤于紡績,“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雙”,“各表孝敬之忱,各爭針黹之工”,所以也常在家書之中附帶著問,“兒婦諸女,果每日紡績有常課否”,可見其檢查之嚴密。
其二,表揚與表率。曾國藩要求孩子將平時所寫的字、所作的詩文等與問安的家書一同寄來,這是許多家長都能夠做到的,然而他接著還特別講究表揚,從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比如曾紀澤寄來了草書的習作,不但他自己有表揚,還會將之出示給李鴻章、李元度、許仙屏等人傳看,于是就有了“柔中寓剛曾國藩家訓16字原文,綿里藏針,動合自然等語”,這些都寫在回信里,讓兒子與他一同欣慰。再如曾紀澤完成了《說文分韻解字凡例》一文,他自己先表示“喜爾今年甚有長進”,再請了大學者莫友芝“指示錯處”。這樣的表揚,則比起泛泛然說幾句,或是金錢與物質獎勵什么的,更能夠激勵孩子。曾國藩處處給孩子、家人做表率,則也是極其難能可貴的。他在指導兒子讀書、寫字、作文之時,經常談及自己的學習歷程以及近期狀況,以身作則。要求兒子讀書“有恒”,則細數自己《史記》《韓文》《韓詩》《杜詩》《古文辭類纂》等書的圈批“首尾完畢”,還說“近年在軍中閱書,稍覺有恒”,當然也說到自己讀某些書的“有始無終”且深以為憾,這反而讓其子覺得這個榜樣更為真誠。還有與曾紀鴻說到寫字不可“求效太捷也”,就說起自己學習《麓山寺碑》“歷八年之久,臨摹已過千紙”;曾紀鴻的作文不佳,他便回顧自己“二十三四聰明始小開”,直到“三十一二歲聰明始大開”的歷程,也許小兒子像自己而“聰明晚開”,以作鼓勵。
此外,曾國藩對于自己的孩子,始終充滿信心,這一點也值得一說。比如一直在說曾紀鴻處境太順,故難長進,然而依舊多有肯定,“惟其眉宇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至于曾紀澤則不只是肯定其作詩、寫字方面的成就,還經常稱贊其“天質聰穎”與“淡于榮利”。曾國藩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給予美名而獎掖以成之,在培養自己子女上也是如此,方才造就了著名的外交家曾紀澤、著名的數學家曾紀鴻,并且澤及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