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2 17:22:40作者:佚名
2. 拼音啟蒙和練習的最佳素材(5歲-入學前)
既然是聲律啟蒙,顧名思義,本身就是針對漢字字音和音律的練習。
國內目前絕大多數幼兒園會在大班涉及一點拼音的課程。《聲律啟蒙》完全可以作為學齡前小朋友的拼音練習素材,因為《聲律啟蒙》對于漢字發音的和諧和準確表達非常專業。
疫情以前,我的孩子正好是大班上學期放寒假的時候,當時拼音學完聲母和單韻母,復韻母還沒開始學。在漫長的疫情假期期間,我會每天利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和他讀一讀《笠翁對韻》,然后熟讀的基礎之上把漢字寫下來,讓他練習加注拼音。▼
可以說,還沒有接觸復韻母的他是通過《笠翁對韻》來掌握復韻母的。我沒有系統地給他講復韻母聲律啟蒙注音版正版講解,但是通過一點點練習,不斷嘗試,不斷出錯和改正,居然后來隨意標拼音也完全不會出錯了。▼
所以,對于學齡前的拼音啟蒙練習,以及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聲律啟蒙》或者《笠翁對韻》是非常好的練習素材。
3. 詞語意象啟蒙的基礎材料(作用可以持續到小學畢業左右)
漢語文學中的經典意象,在聲律啟蒙中幾乎都有涉及。這不僅在古體詩、現代詩中頻繁體現,在現代寫作中也經常使用。
可以說,對于文學意象了解多少、能夠準確使用到什么程度基本上可以評價一個人的寫作素養和水平。所以,聲律啟蒙不是小朋友啟蒙使用的專屬,對于小朋友寫作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
形象點來說,有的時候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經常產生一種直覺,就是覺得作者“文筆真好”。這種文字個人帶來的直覺就是因為作者行文過程中的用詞用句是講究的、精致的。這也是為什么描寫同樣一個景物,有的人寫來意味深遠,有的人寫來就只是平淡無奇。
舉例來看,我們在現代漢語中經常用到的事物描寫的詞匯就是來自于《聲律啟蒙》。我們可以一起來體會一下。
比如:
“千山萬水”來自于“三江”中的“千山對萬水,九澤對三江。”
“晨鐘暮鼓”來自于“二冬”中的“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
“晚照晴空”來自于“一東”中的“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類似的意象不勝枚舉,對小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熏陶和啟蒙。隨著孩子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理解能力日益精進,對漢語語言的意象和韻味的感受也會越來越細膩而深入。這也是為什么說《聲律啟蒙》可以作為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個持續使用的精讀材料。
4. 文學審美啟蒙素材的基礎范本(貫穿漢語學習的整個過程)
在大語文時代,從字詞到句段,從閱讀到寫作,從語言到文學,從文學到歷史和文化,這個龐大的體系其實不是分割來培養和鍛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