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30 09:15:25作者:佚名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2019年9月,國慶前夕,都靈大學孔院母佑學校下屬孔子課堂揭牌儀式在中意兩國國歌聲中拉開序幕,學子們稚嫩的聲音在校園回蕩,家長、校長、修女、教師臉上寫滿驕傲。(母佑學校位于都靈市區,是一所天主教教會學校,由圣母圣殿教堂創辦的男孩之家發展而來,現擁有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各級教育教學課程。)為了學會唱好中國國歌,來自各年級的孩子跟著意大利教師苦練了三個月發音。我和中國老師們感動又自豪。新孔子課堂給中國教師帶來巨大的驚喜,校長和教師的用心與情誼鐫刻在我們的記憶里。
十多年來,海外漢語教學在世界各地蓬勃開展。近年,意大利的漢語教學需求卻在持續增長。自2016年以來新增了一所孔院,10個孔子課堂,漢語教學覆蓋意大利20個行政大區,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的人數在歐洲名列前茅。
2019年11月30日意大利學生在都靈大學參加漢語水平考試。
一、現實需求與歷史積淀
2016年是意大利漢語教學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這年意大利教育部頒布了《高中漢語教學大綱》,漢語被正式納入意大利國民教育體系,推動漢語教學在中小學的規范化發展。也是這一年,意大利教育部決定將漢語師資納入國家師資招聘,這意味著只要漢語教師通過規定的考試,即可進入國家公務員序列。當年,即招聘了國家首批擁有永久編制的高中漢語教師15名。這對中小學漢語教育具有開創性意義,隨著學習漢語人數的增長,教師需求不斷擴大。這一舉措有助于穩定意大利本土漢語教師隊伍,激勵更多優秀的本土漢語人才加入漢語教師隊伍。
教師質量是漢語教學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如果說10多年前,一些地區的漢語任課教師質量參差不齊,教學質量無法保證,現今,孔院的教師和志愿者已成為漢語教學的主力軍,他們大多來自國際漢語教育專業、外語專業(如英語、意大利語),對外語學習體悟較深,漢語學科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比較扎實。赴任前,經過漢語教學專門培訓,通過了層層篩選和考核,從源頭上對教師質量把關。到任后,在意大利再接受任教崗前培訓,了解當地教學特點,與老教師進行交流。這樣進入課堂后,上手快,教學質量得到保證,教師受到各個任教學校、家長的好評。每年舉辦的中學生“漢語橋”比賽檢驗了意大利漢語教學成果,參賽學生的漢語水平逐年提高,2017年,在第10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中意大利隊獲得團體優勝獎;兩年后,在第12屆“漢語橋”比賽上意大利高中生鄭彥柯(Iacopo Germolè)勇奪全球總冠軍。成功的故事總是會激勵更多的人追隨,鄭彥柯讀高一那年,學校的一位學長獲得了當年“漢語橋”意大利賽區預選賽冠軍。看到學長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中文,鄭彥柯由衷佩服,下定決心學好中文,挑戰自我,將來參加“漢語橋”比賽。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坦言,是他的中文教師看到了他的潛力,陪伴教導,指出他的缺點,幫助他成為更好的自己。通過漢語這一新的認識世界的窗口,他看到了中國年輕人開朗、自信、勇敢追夢的樣子,慢慢地他自己也變得自信勇敢起來。漢語教育將一個遙遠的東方國家帶到意大利學生面前,幫助他們了解不同語言和文化,理解中國,探索世界,使學生成長為世界公民。優質的漢語教學承擔起了人文化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