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3 18:22:26作者:佚名
三、教育內容:在“以勞創新”中拓展勞動教育的邊界
勞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達到“以勞增智”的作用,而且還能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即“以勞創新”。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不斷創新勞動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擴大勞動教育的邊界,使得學生“頭腦跟上新時代”。
進入了新時代,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為標志的科技因素為生產勞動和勞動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挖掘勞動教育的新功能,不斷突破傳統教育方式,開拓勞動教育的新境界。
1.“以勞創新”是拓展勞動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
勞動教育除了“樹德、增智、強體、育美”這些功能之外,“創新”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當前,勞動教育要迎合人工智能和 5G 信息時代的發展,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開展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勞動教育。
“以勞創新”首先要把勞動價值觀的培育放在首位,這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勞動教育要引導學生克服享樂主義、不勞而獲的價值觀。其次要把創造性勞動作為重點來抓。人工智能時代的勞動需要運用智慧進行創造性勞動。因此勞動教育也要突出時代性,注重學生鉆研科學原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感受創新帶來的勞動樂趣。但是一定要警惕人工智能帶來的學生勞動觀念的異化,要認識到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人類智力。
2. 面向未來的互聯網思維是勞動教育的發展方向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萬物互聯的數字化、網絡化時代,勞動教育應該被賦予新的內容和價值。勞動逐漸呈現出知識化、數字化等特點,數字網絡整合了原有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突破了傳統的時空對勞動教育的限制。
勞動教育要注重學科整合,要堅持科學性、面向未來,要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和創新思維。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一些重復性的簡單勞動將被未來的智能機器人取代。勞動教育的重心就應該轉向學生面向未來的生存技能、動手能力、勞動精神、創新思維的培養。
學校在具體實踐中,除了保留必要的打掃衛生、種植、家務等簡單勞動之外,要重點引導學生加強手腦并用,開設“3D”打印、機器人編程等旨在提升科學素養、激發科學興趣的智慧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基于工程制造的 STEM 課程、基于競技競賽的航模課程、DI 課程、航天課程等。
總之,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著眼于未來,注重與未來教育的接軌。
四、教育評價:在“以評促教”中做到評價多元化、多樣化、過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