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06 18:11:01作者:佚名
哈弗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干家務的孩子,成年后的就業(yè)率15:1,犯罪率是1:10。
愛干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yǎn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家寶寶五歲了,特別喜歡幫助大人做家務,每次吃完飯,不用大人提醒,自己很主動的把碗筷盤子收到廚房的水槽里。
奶奶洗完后,幫忙收到櫥柜里,幫助大人掃地,拖地,擦桌子。
簡單的家務勞動要求有良好的協調能力,靈敏度和集中力。
適量的家務勞動對孩子是益處多多
父母要相信孩子,讓他們獨立完成某項工作。
孩子理解幫助他人做家務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孩子渴望被大人需要,和肯定,告訴他,因為他的加入,給家庭帶來了很多的時間,讓全家人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也鍛煉的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
一般我們都不會強迫孩子去做家務,都是他自己積極主動的幫助大人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不做家務對以后的影響
曾看過這樣一條新聞,一位80歲的阿婆,把自己48歲的海歸碩士兒子告上法庭,原因很令人震驚。
丁阿婆說兒子在學校樣樣都拔尖,回國后在家里啃老7年,不出去工作,只待在家里,玩游戲,睡覺,屋里臟亂差。
還要靠阿婆的3500元退休金過日子,阿婆的錢還要用來治病,無奈之下,把兒子告上法庭。
想起《少年說》中,一個叫做付軒昂的男孩站在高臺上沖臺下的母親喊話:“為什么現在我寫完了作業(yè),媽媽你還逼我刷碗,擦地,摘菜?”
“為什么以前都是媽媽你一個人干的活孩子做家務自我評價怎么寫,現在都統統落在我頭上?”
付軒昂委屈地說:“我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啊!”
母親為兒子描繪了藍圖,一個帥氣的小伙子除了泡得了書房,也要下得了廚房,能擔當,有責任,未來才幸福。
李玫瑾教授在參加《中國家庭幸福系統》論壇中表示:
父母從小要給孩子植入分享家務的概念。
哪怕是讓孩子幫著拿一雙拖鞋,倒一杯水,都能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做家務自我評價怎么寫,一點一點肩負起應有點責任。
不愛勞動,長大了就不能吃苦,獨立自主能力差,工作業(yè)績平平,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應該在孩提時給孩子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和條件,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做能力范圍內的事,讓孩子生成勤勞的雙手,使其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