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19 21:38:53作者:佚名
但對于數學的認知,更應該基于知識層面而拓展到能力運用的角度,這一點美國國家研究協會(NRC)對數學熟練程度的定義倒是值得借鑒,它包含五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概念的理解、計算流暢性、策略能力、靈活推理和有效的傾向。
從能力運用上去理解數學,才能真正讓孩子了解數學的重要性,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真實的生活情境聯系起來,讓孩子明白數學運算是生活中發生的一件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比如說:
早上6點太陽上升,上午8點奶奶會送寶寶去上學,中午媽媽會回家做飯,下午4點奶奶會接寶寶放學,晚上6點夕陽落下,“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在這里都是時間的概念。
飯桌上,爸爸坐在左邊兒童數學分解尺,媽媽坐在右邊,冰箱里,蘋果放在上面,西瓜放在下面,“上下左右”在這里又是空間的概念。
家里有3個蘋果,5個橘子,蘋果是紅色的,橘子是黃色的,媽媽吃大的蘋果,孩子吃小的蘋果,這里又體現了事物的大小、分類和多少的概念。
能讓孩子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構建數學常識,這才是正確的數學啟蒙。
怎么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
家長想要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兒童數學分解尺,首先要對數學的認知做到心里有數,在這里,我歸納了一下4點建議:
1.了解數學的知識體系
2.關注數學能力的五個要素
3.重視家庭日常引導
4.根據孩子的能力和需求配置學習資源
在魚sir看來,無論是數學知識體系還是數學能力的五要素,都是作為一種科學的認知和觀念指引,有了它們,“怎么學”只是方法和手段的問題,常見的啟蒙方式無非是家庭的日常引導和學習資源的配置。
學習資源的話,有一些數學啟蒙繪本,當然也有一些機構的課程,對于課程,家長需要考慮課程是否有效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老師在教學中是關注知識本身還是關注思考過程等等,魚sir在之前的測評文中也陸陸續續提到過,如果你有具體想要了解的機構,也可以在文章底部掃我微信深入溝通一下。
而家庭的數學啟蒙引導,在這里我分了兩個不同的階段來說。
對于1~3歲的孩子:這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從生活中對數學進行了解和接觸,對數字和數學有概念,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早餐買了幾個包子,爺爺奶奶吃了幾個,爸爸媽媽吃了幾個,孩子吃了幾個,還剩幾個。
比起急于教會孩子去數數,倒不如讓孩子對數字產生概念,在這個基礎上再慢慢地教孩子去數數。
對于3-6歲的孩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數學啟蒙,可以參考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可以找我單獨發你),它對兒童數學認知的發展,給出了 3 個比較明確的目標,也對數學啟蒙給出了很多非常具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