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06 21:18:33作者:佚名
分析:2018年高考作文“改革開放三部曲”以三條標語口號濃縮改革開放不平凡的四十年歷程,折射出發展階段的演變和發展方式的變遷。分開來看,三條標語口號分別奏響了各自階段的歷史任務與時代精神的主旋律,可以引導考生在完成寫作任務的過程中,深刻領會當代青年的使命與挑戰,時刻銘記改革前輩的光榮與夢想,不忘初心,接力奮斗,砥礪前行,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分析:2019年高考作文題漫畫描述的是畢業前最后一節課,兩位學子埋頭苦讀,課桌上書堆成山;一位老師背著手(手握一張卷著的試卷)站在旁邊,深情地望著他們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漫畫中老師的神情和言語飽含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深情的期待與希望、眷戀與不舍,可以從中解讀出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期待與祝福,領悟老師的奉獻精神、園丁品格和責任意識,教師作為榜樣人物的品德示范將在學生成長歷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分析:2020年作文題有兩個關鍵概念,一是"鏡子”,一是“自畫像”,表達得非常感性、形象,這就要求考生能夠"化實為虛",理解其具體內涵。“鏡子”可以是自己真實的經歷,也可以是聽聞的事件;可以是認識的親人師友,也可以是文藝作品或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人,可以是自己取得的成績,也可以是自己遭遇的挫折…總而言之,只要它能引導考生審視自我,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入諸筆端。“自畫像”本意是指藝術家為自己所繪的肖像作品,那么此處,指的是考生對自己的總體認識和自我評價。
分析:2021年作文命題指向較為宏大的時代命題,站在新百年的節點上,強調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在于體現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和為國選材的高考任務,引導青年把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緊密關聯起來,綜合性很強。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在國家邁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作為中華民族的每一份子,都有“可為”的機遇、條件和環境。而對每個中國人來講,我們又都應該“有為”,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總結來講:如今的中國,我們“可為”;如今的中國人,應當“有為”。
縱觀近年高考作文,命題更為凸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內核、以“三大文化”為載體的價值導向。在這一價值導向下,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建構真實的交際語境,優化提示性材料、寫作指令與具體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進行復雜的、創造性的表達。
面向新時代,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應進一步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22北京高考命題方向熱點,更加凸顯價值引領功能;同時應創設更為復雜的文化情境與更為真實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文化現象背后的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