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調整工資,不分義務教育階段和非義務教育階段,只是調整的幅度不同而已。
公辦學校屬于公益一類是全額財政撥款,教" />
更新時間:2021-08-25 21:56:27作者:admin2
據我所知,調整工資的時候只要是公辦學校教師工資都會調整。
每次調整工資,不分義務教育階段和非義務教育階段,只是調整的幅度不同而已。
公辦學校屬于公益一類是全額財政撥款,教師屬于事業編,都在調資范圍之內。
教師調整工資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每年都要調整薪級工資。只要當年度的年度考核結果出來后,都要調整薪級工資。
年度考核當年度優秀的獎給獎金1500元,然后調整一級薪級工資。
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一般是受到處分未期滿的,不調整薪級工資。
薪級工資的多少都是不同的,根據職稱高低和工作年限調整。
第二種是大幅度調資。大幅度調整工資也是根據職稱、工作年限結合進行的,一般幅度比較大,幾百乃至千元不等。
2019年的調資就出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和非義務教育階段增幅不同的情況。同樣的副高級職稱,義務教育階段比非義務教育階段漲幅大。
支持!因為這樣做比按職稱定基本工資公平多了。因為教齡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它可以概括一個老師所有勞動的總和,這個概括是職稱所無法做到的。
另外,教師職稱只是反映一個人的專業技術能力,至于某位教師的實際工作情況到底怎樣,職稱是反映不出來的。職稱低者做得好、做得多,職稱高的人做得差、做得少,這種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因為教師的工作是一項主動性很強的工作,他是一個良心活,職稱的高低并不能成正比地決定某位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工作業績。
因此用教齡來發工資,比用職稱來發基本工資要公平合理得多,而且會有效消除職稱評聘給教育帶來的諸多矛盾和困惑,使教育回歸和諧和安寧。
那么教齡少的年輕人就有點不高興了,正是血氣方剛、大顯身手的時候,工資少了,也就沒了干勁。這個矛盾,可以通過獎勵性績效工資來解決,干得多,干得優秀,可以給予較高獎勵。這樣,年輕人的積極性也就能調動起來了。
有人說,有的教師是中師畢業,就業早,教齡長,而現在的教師大多是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的,在教齡計算上就有點吃虧。中師從事教育事業是歷史原因造成的,隨著中師生的逐漸退休,大學畢業生的占比將越來越高,而且可以在工資上單列學歷津貼,學歷越高,津貼越多。因此,從長遠來看,從大局著想,以教齡為主、以學歷為輔來計發基礎工資這個方案應該能夠普遍接受。
總之,要讓教師靜心工作,基礎性工資分配要盡量做到普惠性、均等性和貼近工作實際,這樣是最有利于和諧穩定的,而以職稱來確定基礎工資是無法達到以上三點的,反而使教育內部帶來很多矛盾和產生一些不和諧甚至不穩定的因素。那種以為靠職稱來拉開工資距離就能促進教師工作積極性的觀點,純粹是理論上的推演,是紙上談兵,根本不符合教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