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27 13:19:06作者:網絡
一句話,一段話,一篇文章……為什么用這個詞卻不用那個詞?為什么用這個句式卻不用那種句式?為什么選擇使用這種修辭手段?又為什么是這樣選材布局等等,都是需要探討追究的。這就是就語文的藝術,講究生動活潑,活靈活現。《伐檀》的譏諷、《碩鼠》的反抗、《國殤》的慘烈、《史記》的絢爛、“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氣勢、“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般的凄婉……孔乙己、祥林嫂、阿Q的可悲、可嘆、可憐等等,無不掀動人的感情波瀾,讓人或喜、或怒、或哀、或樂。不同的文章蘊含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體現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學。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體現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
1.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轉變教學方式
作為語文教師,要有終生學習的思想。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們逐漸地認識到:要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學語言要有藝術性、教學方法要有靈活性、教學過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教師依據教材、教學目標、圍繞應掌握的知識點、能力點,設計以教學媒體為中心的畫面進行練習,將書本知識進行延伸擴展,以達到在理解語言基礎上自如運用語言的目的。與此同時,為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還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方式,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保障。
2.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養成運用語文的習慣,直到終生受之?!睂W生的行為習慣,其中,有讀書的習慣,看課外書的習慣,寫日記的習慣,早睡早起的習慣,練字的習慣等;學習生活有規律的習慣,習慣于完成各項任務習慣,并且還能提前做準備。這樣,學生在有規律中學習,在習慣中學習,學生很自然就不會感覺學習是辛苦的事,而是件很快樂的事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正確運用語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課前預習,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開端,因此必須讓學生了解課前預習的重要性。要讓學生認識到帶有思考性的預習,可以使其對新授的內容留有印象,而不會出現不知教師所云的混沌現象。如果預習成為學生一種持久的自主學習行為,那將會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地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
生對知識進行對比,歸納與整理,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發現與問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如果學生確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思想,也認識到預習課文是初中生學習語文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么將為學習語文做好課前準備。做好語文課前預習分三步:先粗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并結合課文有關注解,排除一些字、詞、句的障礙,簡要整理課文層次,初步熟悉課文內容;再細讀課文,揣摩關鍵語句,并進一步品味課文主題及其特色,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最后,需要將不動的地方做上標記,上課時再認真聽老師的分析。
2.2 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主動思考問題。
課堂教學依然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大部分的知識、信息和方法是通過課堂傳遞的,學生在校直接或間接的學習收獲大部分來自課堂。課堂上,教師應培養學生對教材文章段落和整篇課文語義的分析能力,通過為學生分析文章的過程,培養其邏輯性和概括能力。并注重在“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教學中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在作業中可以通過讓學生改寫文章段落、續寫課文等方式,引導其主動實踐教師在課堂上分析文章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提高其語言總結、運用能力。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重視課堂,認真聽講、筆記,積極開動腦筋,有序參與課堂討論,主動思考問題,發揮其主體性作用,使課堂教學發揮巨大的作用。
2.3 認真完成作業,及時掌握所學的內容。
老師在訓練學生語文作業時,必須要求他們仔細讀題,謹慎做題,講究格式的美觀大方。值得強調的是,老師要引導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對所學新知進行及時鞏固。每學完一篇課文之后,指導學生及時把課堂筆記、作業要點以及教材內容進行綜合整理,以便全面掌握所學內容,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因此,語文老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加強督促,使之成為習慣。
3.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的訓練
對于大部分初中學生來說,寫作能力是一個薄弱環節,需要老師多從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在這一環節中,要著重落實四個字:聽、說、讀、寫。
聽,課堂上既要專心聽老師的講解要領,又要聽同學的提問和討論,課后要能較完整回顧。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在恰當的時候機智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以便檢測、提高學生“聽”的能力;說,態度大方、口齒清楚,語句簡潔得體,有理有據。與人交際,不但要會聽話,更重要的是要會說話。語文老師要給學生更多“說”的機會,讓學生的個性和情感得到充分展示;讀,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朗讀的基本要求和朗讀技巧,發音正確、清楚是朗讀的基本要求,對多音字要能按字義確定讀音,朗讀速度的快慢要合適,從文章內容上的要求來看,詩歌、特別是古典詩歌就需要要讀得慢一些;寫,主要訓練學生養成寫作習慣,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勤于練筆,指導他們掌握一些表達方式和結構上的寫作技巧。
4.提高學生知識面 ,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逐步學習、廣泛積累的過程。擴大知識面,正確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首先,應指導學生選擇書籍,挑選思想內容健康向上、藝術性較高、切合自身需要的書刊進行閱讀。其次,就書中的內容也要指導學生有所選擇:精彩的章節要精讀,細細品味;一般的章節就速讀,了解大概就可以。其三,要大力提倡學生勤作讀書筆記,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讀完以后,要有所摘錄、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才能達到一個理性的認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據語文學習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讓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