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與眼前的知識和機能的學習,而且還要注
重能力的開發和培養。較重中主要的策略包括:和諧的師" />
更新時間:2021-11-19 14:05:20作者:admin2
所謂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教學重點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自
主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與眼前的知識和機能的學習,而且還要注
重能力的開發和培養。較重中主要的策略包括:和諧的師生關系、
創新思維的方法、討論質疑的學習方法和老師導學;在語文教學中
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傳統的講授、實驗探索、討論問題等
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情景從現,讓學生主動
的參與到其中,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主動
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應當把握的原則 由于民俗文化自身精華與糟泊共存的特點及在中學語文課程中的非主流存在特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教育應掌握適當的原則。 中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的民俗內容很多,但并非課文中只要牽涉到民俗內容或民俗描寫就去講解,在講解時也不可牽強附會或喧賓奪主地去無限制地挖掘教材,而是應該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和教學目標,在把握全局的基礎上,進行恰到好處地滲透。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民俗教育可以更好地進行母語教育。從另一方面來看,豐富多彩的民俗內容及生動多樣的民俗教育形式,可以在改善中學知識結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更大程度地滿足中學生的心理追求和文化追求,有利于中華民俗文化的傳播,從而為中學語文教學開辟出新的教學途徑。 參考文獻: 1、錢穆:《中國學術通義?序》, 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版。 2、王顯槐、王曉霞、樊海清主編:《語文教育創新導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涅斯:上海《語文學習》雜志2005第一期封面。 4、[美]珍妮特?沃斯 [新西蘭]戈登?德萊頓著,許靜 顧瑞榮陳標譯:《學習的革命》,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 5、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語文教材。